未来30年,老龄化与人口峰值并存、环境与经济平衡发展、有限公共资源与科技普惠等,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挑战,与之相比,未来社区就是与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愿景,息息相关的基础保障。
01/杭州:未来社区样本
“公共交通引导开发”社区在全球流行,把创新生命力注入十分钟生活圈。
针对郊区蔓延带来的城乡割裂、城市交通拥堵、社区居民单一化等一系列问题,彼得?卡尔索尔普(PeterCalthorpe)提出了“交通引导开发”(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模式,后续发展出“公共交通引导开发”(非汽车式规划)。
“公共交通优先”设计理念,是指以地铁与轻轨轨道、公共巴士干线、公交站点为中心点,和周边住宅、商业建筑最远步行距离至米,通过乘坐公共交通5-10分钟即可到达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的“职住一体”TOD生活圈。
TOD社区就像一个“胶囊城市”,能够在5平方公里区域内满足市民所有日常需求的,连接各建筑的步行街道网络方便居民快速到达目的地,混合价格类型的住房让生活服务者与消费者在10分钟生活圈内流动,绿色生态环境和社区公园吸引居民聚会交流。
目前,TOD社区已经在美国、新加坡、日本、丹麦等国家相继落地,尤其适合人口密度日趋增大、超级城市群轨道交通日益普及的中国未来社区。
在土地紧张的新加坡,正在将“空中街道”“立体花园”“步行城市”“地铁网络”“高密度住宅”(30万人)等融入“垂直城市”“垂直社区”的50-年规划建设中。
新加坡垂直城市
未来社区为“亚运新城”杭州筑基。
年,“未来社区”写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随后正式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杭州市江干采荷荷花塘社区、上城始版桥社区、萧山瓜沥七彩社区、钱塘新区云帆社区、西湖之江社区、拱墅瓜山社区、萧山亚运社区7个项目,列入全省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建议名单,涉及直接受益居民约人,计划引进各类人才人,总投资约亿元。
在年亚运会前,杭州将建成10条地铁线、2条城际线、1条机场轨道快线,公共交通总里程公里,“轨道上的杭州”与“轨道上的长三角”同步脉搏,“地铁时间”实现市内共享出行,“高铁时间”成就城际旅游,众多未来社区将受益TOD规划。
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站城一体”设计图
杭州未来社区具有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未来价值观”,落地九大场景,融合邻里场景、教育场景、健康场景、创业场景、建筑场景、交通场景、低碳场景、服务场景、治理场景。
在西湖之江社区新建规划中,采用社区废水0排放、示范建筑0碳排放、基础物业0缴费、无人物流、无感通行、无界交流的“3无3零”创新方案,高标准配置九大场景,体现“绿色、融合、温馨、智慧、共享、共乐“的社区能力。
在萧山瓜沥七彩社区,基于TOD邻里中心构建数字智能创业产业集群,”产学住一体化“(产业、学习、居住);在上城始版桥社区(老旧改造),充分发挥杭州城站的公共交通优势,构建空中坊巷、商住游综合体等开放型文化街区。
在拱墅瓜山社区,通过构建未来社区数字化平台、智慧网谷小镇等项目,锚定“创客社区”科技地产定位。
02/成都:从“城市公园”到“公园社区”
绿色可持续让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从杂草丛生、沼泽环境的居住地变身为“花园中的城市”,新加坡用了50年。而接下来的50年,新加坡的绿色空间将从公顷增加至公顷。
新加坡垂直社区的水平交通
“绿色资产”既包括自然保护区,又包括布满绿植的高楼大厦。面对不断上升的人口与海平面双重挑战,新加坡正在规划超高居住密度的“垂直花园社区”,在单位土地上集合更多绿地(绿容率)、住宅、能源与农业供给,上千个小型居住单元集中在一个超高层建筑内,城市走廊(天街)与空中花园融为一体,形成零能耗、自然通风的社区开放交流公共空间,将绿色返还率提升到史无前例的%。
莫斯科绿化面积占比达到33%,伦敦绿地覆盖面积则超过47%,新加坡绿化覆盖率达50%,日本规划“环境共生住宅”,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设计“绿心智慧城”,拥有丰富绿色资产的公园城市正在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致目标。
公园城市是“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载体。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生态位目标,也是其创新引领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突破与转型的机遇。
中国城市正在从“空间建造”向“场景营造”转变,从生产导向转为生活导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空间需求”向“健康需求”升级。
在“公园+”的同时,“轨道+公交+慢行”的16个TOD公园社区项目,遵循“”理念,即以米核心区的极高密度开发打造具有显示度的城市地标、米次核心区的高密开发塑造灵动多样的城市场景、米非核心区的低密开发营造从“城市到自然”的诗意栖居。
从宏观规划看,成都公园社区以轨道站为“商业、居住、生活”三圈中心,引领全球高效、低碳、便捷的Z世代生活方式:
1、高新区陆肖站社区项目,以公园社区为特色的城市中央活力区,构建智慧商务、城市乐活、城市交际;
2、龙泉驿区行政学院站社区项目,打造新一代城市精英栖居地、公园式宜居宜业城和乐活体验商业综合体;
3、天府新区昌公堰站社区项目,打造“开放式社区+开放式街区商业+退台公园商业”;
4、郫都区梓潼宫站社区项目,以“青春梓潼?新形象”打造集精品邻里商业、教育办公以及配套住宅为一体的TOD综合体;
5、武侯区双凤桥站社区项目,立足电子商务与平台型总部主体,构建优质的功能配套与服务支撑体系,实现“武侯中央活力区?新都市生活绿芯”;
6、温江区万盛站社区项目,立足健康产业,打造“三医两养一高地”,结合高校经济赋能,助推温江产业提质升级。
7、锦江区四川师大站社区项目,打造“新都市主义”现代公园式人居典范区、轨道交通驱动的高校(四川师大)知识经济创新高地、理想城市商业服务新样板。
8、高新东区三岔站社区项目,以国际门户化、环境共生化、TOD一体化为规划理念,建立空港新城CCID中央创新区。
9、青羊区马厂坝站社区项目,有机融合高效换乘场景、创新创业场景、文化创意场景、品质消费场景、宜居生活场景、健康运动场景,以大健康产业链为核心,创造未来幸福生活的青羊新城。
10、新津县新津站社区项目,以“城南新中心?乐活公园城”,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产业。通过路空铁联运、四轨融合塑造一体化乐活新城。
11、新都区廖家湾站社区项目,毗河生态带将自然引入城市,实现“城市中的花园,花园中的车站”,打造国际生态社区。
12、金牛区幸福桥站社区项目,以“北中轴门户?科贸产城宜居公园”,打造3D复合化慢行系统,服务金牛北部新城科贸产业人群的“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产城人居公园社区。
13、双流区双流西站社区项目,以“产城融合、站城一体的国际化活力城区”,打造集交通枢纽、产业办公、临空商业、旅游服务、高端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14、成华区龙潭寺东站社区项目,以“文旅成华荟萃城,公园城市乐活区”,巩固成华大道文化创意发展轴建设、高品质人才生活及服务中心。
15、双流区二江寺站社区项目,慢行系统通过下沉广场、地下连通道、人行天桥将轨道站点、公交站点、居住小区、景观带无缝衔接,构建从地下一层到地面层,再到商业平台层的多维人行系统与城市生活空间。
16、成华区崔家店站社区项目,“成都地铁一体化青年M族轻奢社区”融合“轨道交通+商业配套+生活住宅+公园社区”新模式,致力于打造集精品邻里商业、教育办公以及配套住宅为一体的TOD综合体。
03/智能+社区:社区治理现代化
全球确诊病例达到万,新型智慧社区临危受命在新冠肆虐的疫情时期带给百姓希望与安全感。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遍布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将制度优势运用在战疫中,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智能应用成为社区人与人连接的交流纽带。
特斯联智慧社区应用平台:“疫情防控”动态感知
新型智慧社区的基础设施是AIoT,社区新基建从IT到AIoT天壤之别。智慧场景技术服务商特斯联正在将AIoT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落地全国数千个社区服务中。春节前,特斯联配合接到紧急启动上海社区疫情防控服务专项措施,研发训练全新AI模型,以协助街道、社区在大客流返沪前,做好输入人员的筛查、登记、管理工作。
利用动态视觉大数据感知能力,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