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1期(总第四十七期)目录临潭专号
报告文学
脚手架上谱新曲——马杰和他的工程队/宁文焕
柔情似水/李维俊
小说
红海之滨中秋月/海洪涛(回)
雪落黄石堡/李城
小小说二题/赵永和
老张其人/陈克仁
散文
文成,文成/陈拓安绪林
中年话岁/张尊荣
捡拾历史的碎片/牧风
陌生的你/寒雨
小白杨的自诉/冯辅荣
登莲峰(游记)/宫永祯
那片绿草地/野草
追寻孤独/纪伯伦著马廷义译
赞“皮革马利翁效应”(杂谈)/杜益民
诗歌
:初恋/扎西才让
牛头城遐想/薛世俊
白云飘过/寒雨
雪天/葛峡峰
献给爱丽丝——听理查德克莱德曼同名钢琴曲/流石
洮水流珠/李春规
空间/郁瑶
喜咏《临潭县志》发行/魏宗保
吻印(藏族民歌)/敏生贵
友谊/敏生睿
在烈士墓碑前沉思/唐天
古体诗词之页
秋日农家/武士科
新堡吟/汪玉珠
浪淘沙·公仆乐(外一首)/朱发祥
最高楼·新城(外一首)/丁国华
石门锁月/何联芳
散文诗苑
将军魂/马国山
夏冬/李伟宗
读你的感觉/薛华
莲之歌/唐佐智
人物
喋血沙场二高僧/王俊英
民俗
洮州口头俗语释义60条/张俊立
甘南洮绣/宁文焕
话说洮州万人扯绳赛/张尊荣马广德
藏人尚白与焚香习俗片谈/王一清
评论
瞬间的凝聚真情的再现——贡卜扎西摄影艺术欣赏/丁谦
飞出肺腑的歌——评洮州花儿/张弋
美术·书法·摄影
篆刻(封二、封三)/刘坚姚守谦王虎
素描(封三)/杨和平
通途(国画)(封底)/宋国成
封面设计、插图、尾花/散人
文成,文成|陈拓安绪林
从那个遥远的唐朝开始,说起你——一个生于皇家宗室的小女子,不由使人肃然起敬。也许你是耸立在藏汉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至今使人久仰不已,至今使人产生一种深深的眷恋与深深的思念,但你却始终只给后人留下一个朦胧的背影,使我这个一千二百多年后的年轻书生,看不清你,于是,我轻轻地翻开一本书,提起一支微秃的笔,将你轻轻的拥转过来,面对着我,认真地面对着我,文成!
(一)
那是一个历史的时刻,公元年,两个东方最强大的政权,两个在历史的长河,都开创了一代文明盛世的帝国,终于伸出两双巨手,紧紧相握在了一起,而这两双巨手相握的部分,竟是你那个大唐皇室的柔弱女子。不敢想象,就是你,在那个历史的年代,不惧高山河湍,不惧千里万里,不惧每向西一步,便柔肠寸断的思念,从长安经陕西风翔,甘肃天水,临夏,青海乐都,越日月山,大河坝,低河源柏海,与迎接你的一代赞谱,英雄贤明的松赞干布一起,逾玉树,到达目的地拉萨(逻娑)。
是的,我完全理解你的一路的回头东顾,理解你在日月山下彷徨不前的心情,我知道,因为每向西一步,对你来说,便是远离故国一一步,便是远离养育你长大的父母一步,便是远离从小形影不离,情同手足的姐妹一步,便是远离梦魂素绕的故都长安一步……是啊,回
首东望,群山起伏,云雾迷漫,千水阻隔,万途飘遥,怎让你不踌躇呢?是啊,如果退后一步,你还可以再见严父慈母一面,可是你必须向西,而且每向西一步,便感到人烟稀少一步,便感到向你此行目的地更近一步了,可你对你此生生死相依的人,你将水远生活,溶为一体的吐蕃土地,却一点不甚了解,是那样的陌生。他长的高大吗?他长的英挺吗?他懂得温柔吗?他会永远怜爱你吗?你去的土地物产丰富人情纯朴吗?还有你最担心的,是你不懂语言,不懂生活习惯,你去那里后,他的子民百姓,会欢迎你吗?这一切的一切,都郁结在你清纯的心湖,使你不敢再前进一步使你惶惶然的停在了目月山下,惶惶然有了“塞外鸿雁斜霜天,秋风不吹雨携寒。无意芳华去卧塘,有心回首返长安。肠断酸情时时流,行程困顿步步艰。广天愿寄心万里,空泪望野忆人间”的踌躇、吟咏,可日月山,终究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留在了你的脚下。
(二)
可这一切都是那么多余啊,当数百匹马驮着嫁妆,金银珠宝,佛经,儒家经典,史书,名家诗文,树种,医药,历法,星算等书籍的迎婚使团。浩浩荡荡到达吐蕃辖区时,桑烟,一路浓浓的桑烟,便升了起来,沿途的每个村寨前,备了青棵酒,酥油茶,铺了厚厚的绵毡,供你饮用,供你下马歇息,还有盛装迎接你的百姓们,这时唱起了欢迎、赞美的歌儿,跳起了欢快,奔放的舞蹈,庆贺你、欢迎你,从遥远的长安汉地,来到吐蕃,来到他们中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从此,吐蕃汉地成为一家……还有吐蕃赞谱来了,王公大臣来了,来到柏海,远途的前来欢迎你,啊,文成!
公主,吐蕃新都吉雪卧塘到了,吐蕃举行倾国之宴,前来参加婚礼的帐莲,扎满了卧塘的郊野,欢呼的人群,到处都是,这边刚进行毕摔胶,那边又开始抱皮袋、射箭、赛马……公主,婚礼开始了,当壮严的吐蕃国师笨波师,将干净的穆绳粘在松赞的前额,将蓝色的祥绳粘在你的前额,当英雄的赞谱捧着一支箭,向笨教的五位主神的神箭献上青稞酒和糌粑,奶油供物,当司仪最后给松赞戴上象征神赐的金耳珠,给你戴上绿色的松耳石…我知道,你对这远远的雪山,瓦蓝瓦蓝的天空,天空中轻轻游动的白云,还有为你而欢呼高兴的子民,感到是那样亲切,你感觉,从此你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份子,永远不可分割开来。
那时,我仿佛看见你坐在用青稞摆的)白毡上,深情而迷恋地瞧着眼前的一切,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和焦忧,交替的在你心中流过。
(三)
但对你那超脱时间,空间,超脱和亲本身的吐蕃之行,也曾遭到不少异议。当时一些骄傲自大,拥兵自众,且不断穷兵黩武的吐蕃的王公贵族们,沾沾自喜的认为公主之行,是兵困松州的结果,是汉唐太宗皇帝害怕吐蕃赞谱的结果,但哪曾想到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创了大唐帝国的马上皇帝李世民,与一统青藏高原,举创了一代文明的英雄松赞的良苦用心。他们出自大唐吐蕃的边境安宁,出自藏汉两族永远成为一家,还有出自各自历史的,地理环境的必然的相互吸引,因此,才有了公元年,公元年吐蕃的两次请婚,才有了公元年的公主吐蕃之行。
不仅仅是吐蕃的一些人这样认为,唐朝以戎昱为代表的汉族中下层具有民族意识和良知的知识分子及士大夫们,出于对大唐对民族的担忧,出于对唐代统治者在吐蕃的屡次进攻面前无力抵抗的局面,却无事时好功喜战,杀良冒功,有事时一败涂地的不满,认为公主远嫁是搞和亲的屈膝投降政策,因此,他在《咏史》一诗中尖锐的讽刺道:“汉家青史上,计抽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光能将玉貌,便拟静胡虫。地下千年骨,谁是辅佐臣”!借以表示了他对和亲政策的愤慨,可他哪里知道,文成公主等的吐蕃之行,成为唐朝和吐蕃、成为藏族和汉族人民永远和好的象征,永垂青史,永远地活在藏汉人民的心中。
是的,文成,你的吐蕃之行,你美丽的肌体,不可能永远的冰消战争,不可能冰消吐蕃好战贵族无穷的蚕食欲望,也不可能抑制大唐驻边的将领邀功行尝的私欲,在你逝世之后的不久,他们又驰驱着战马,你征我杀,血流成河,白骨蔽野,但你吐蕃之行的数十年里,终究停止了一段时间的战争,两国边民因此饱受恩泽;但大唐和吐蕃,总究是需要和平的,他们在时断时续的拼杀了百余年之后,不得不停下来,又去认真的面对和平。因为不管巨唐也好,大蕃也好,对于长期遭受战乱之苦,流离之乱的两国黎民百姓来说,对于两国长久进行战争,国力相当疲乏的君主王公来说,和平意味着停战,意味着恢复生产,建立家园,修养生息,意味着历史全力向前发展。唐蕃和亲,从本身来说,不是吐蕃有些穷兵黩武,好战的王公贵族,或者大唐具有良知和强的民族忧患意识的汉族中下层知识分子所能局限的,仰望赤岭,天日可表,日月可鉴。
(四)
哦,文成,你的吐蕃之行,无愧于吐蕃和它们的人民,在你的逝世之后,逝世以后的一千三百多年里,始终受到了汉藏人民的世代缅怀和热情颂扬,尤其是度诚的藏族人民,他们将你编在藏戏中,他们将你雕成不同的塑像,供放在藏区广大寺院里,他们祖祖辈辈将你挂在嘴上,和英雄的松赞干布一起,成为藏汉民族的一种骄傲自豪。而且,他们认为是你为威区带来了手工艺品五千种,带来了畜类五千种,带来了谷类三千八百种,以及(藏史《西藏王统记)记载)能治四百零四种病的药品,百种诊断和五观六行的医术,四续医书等。
当然,所谓你带来的“畜类五千种”,“工艺品五千种”,“谷类三千八百种”,都是由于藏族人民爱戴公主你之极,有点夸张,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随着你——文成公主的吐蕃之行,祖国汉地先进的农具制造,纺织,碾硙造纸,制陶,冶炼、建筑、文学、医典、佛教诸多方面的知识和生产技术,都相继传入吐蕃和广大藏区!
(五)
公主,吐蕃人民唱起来了,那欢庆、喜悦、真诚的声音,通过久远的岁月,透过苍茫的高山峻岭,雪域草地,激荡在青藏高原,激荡在中华大地,悠荡在我的耳际,经久不息,最后和一群手捧着哈达,一脸稚气,却满脸神往,流溢着幸福的孩子们的声音相混和,汇成了
一曲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大合唱,文成,使吐蕃和大唐成为一家的文成,使藏汉两族血肉相连的文成,我不知道,该怎样的赞美呢?真的,我不知道。
但大合唱还在继续着,我隐约之间,便一句一句地记下了它的歌词:
正月十五那一天
公主答应来吐蕃。
莲花大坝不用怕,
百匹骏马迎接您。
高耸雪山不用怕,
百头犏牛迎接您。
奔腾江水不用怕,
百只皮筏迎接您。
……
日月山的上面是天,
日月山的下面是地。
日月山的左边是草地,
日月山的右边是戈壁。
日月山的前边是大唐,
日月山的后边是吐蕃。
你准备好哈达了吗?
你准备好酥油茶了吗?
公主的耀眼辉映着日月山,
请问公主你来干什么?
为了大唐和吐蕃成为一家;
请问头人你来干什么?
我来日月山也是为了吐蕃和大唐成为一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