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的这位母亲,接生了小镇上的许多人,成

前段时间到新都参加新都区作家协会的活动,意外地读到了庄增述老师的这本《一个母亲的前半生》,这是由新都区地方志办和党史研究室联合编辑的一部图书。

在序言里,编者这样介绍《一个母亲的前半生》:

记载时间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农村生活状态,以及农村卫生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情况。其记录的是清流镇的人和事,并以此为中心,向周边村镇及外界发散辐射,对今后的川西乡土政治、经济和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凤珍姑出生于清流镇,在这里读书、生活,后来做起了接生工作,未曾想这一做就是大半辈子。限于当时的乡镇卫生条件,接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本书里记录的些许故事,再现了当时的情况,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觉得动容。对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来说,这也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庄老师在写完这部书的初稿之后,病了一个多月。可见写好乡土之事,是并不容易的事情。

编者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把千千万万人的故事汇聚起来,就是一个时代的历史。

《一个母亲的前半生》所记录的人和事,如今并不是很遥远。在不少的乡镇上,都有类似的人物和故事,如果打捞出来,也是地方历史文化的最佳呈现。

但由于这些人和事,常常是因发生在乡镇上,在不少人看来,可能并没有太多的“出版价值”,但对地方文化而言,却是不可缺少的。地方上的相关文化部门却可以通过不同的出版方式,记载乡土历史,这也是很重要的事。此外,这些事情,相对于当下的一些宏大叙事,或许更有价值一些。

庄老师出生于年,从事文化工作四十余年,长期坚持文学创作,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达余万字。从他的多年创作经历中,我们看到文化人的坚守,这样一部《一个母亲的前半生》更是凝聚了他的心血。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凤珍姑,年已经93岁,“有时到街场上去散散步,不少赶场的人都要向她打招呼,使她应接不暇。”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做了一辈子的接生工作。从她的视角来看乡村的社会变迁,也算是独特的视角了。

新都区的清流镇,我也曾去过多次,但想不到庄老师还能发掘出来这样的故事来,这样类似的人文故事,我想在不少乡镇上还存在着。

窃以为,这本《一个母亲的前半生》虽然不是公开出版物,其价值却是不可低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ly/14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