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成都崇州羊马河上,工作人员正在捕获小龙虾。

7月25日,成都崇州羊马河,碧波荡漾。一位打渔人站在船头收网,十来斤肚白壳红的小龙虾便出了水。此外,在捕获小龙虾的河面,还漂浮有一大片“水上菜园子”,形成了一种蔬菜净水,鱼虾粪养菜的“鱼菜共生”循环。同时,在鱼虾的影响下,也极大限制蔬菜的农药、化肥使用。

羊马河上的立体循环种养,鱼虾粪便可以养菜,水上蔬菜净化水质。

  这样的生态循环种养,成都早已起步,已发展有稻鱼结合、稻虾结合、稻蟹结合、稻鳖结合等多种模式。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5万余亩,分布于崇州、邛崃、新都等12个区(市)县。

  眼下,随着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以及相应的《十大行动方案》发布,我省除了进一步发展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外,还将着重推广“生态养殖+沼气工程+绿色种植”“林(草)—沼—畜(禽)”等模式技术,生产出更多绿色、安全、生态的优质农产品。

立体农业/27公里河湾里菜鱼虾蟹共生

  “小龙虾上市了,今天要网一批上去。”25日上午,崇州羊马河上,打渔人小张等待片刻后,站在船头开始收网。很快,一条3米左右的网框出水,10余斤小龙虾被拉上船。随后,将虾装桶、清网,小张再次将网框放入水底。

  “这里是崇州境内有名的羊马河,我们特地承包下来。”对此,利水湾生态农业负责人蒋利群介绍,该河(崇州段)全长27公里左右,从去年6月开始重点打造,目前已开发10余公里,主要发展生态循环种养以及乡村旅游等。

  “今年预计可收获15万斤小龙虾。”他介绍,接下来还会有六月黄、泰国虾、大闸蟹以及多种鱼类产品上市,“我们在尝试鱼菜共生模式,更准确的话,可以理解为立体生态循环养殖。”

  在河面上,利用人工搭建浮台种植水生蔬菜,水中则养殖不同季节上市的鱼类,底部主要为虾与蟹等品种。“鱼虾蟹粪便等可为蔬菜提供很好的养料,而水上蔬菜则起到净化水体水质的作用。”有农业专家认为,这样立体鱼菜共生模式,能极大限度限制或不用农药、化肥,“随便打药,水中鱼虾就危险了。从侧面来说,这也是为蔬果安全自证清白。”

综合种养/大学生新型农民试水稻田养鱼

  大学毕业后,王伶俐回到崇州老家,在田间地头当起了农业“CEO”。今年6月,她从所经营的杨柳合作社田地中,划出亩来试水“稻田养鱼”生态种养模式。

  “现在投入了鲫鱼、草鱼等4种鱼苗。”25日下午,王伶俐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她已经拿到中级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经过仔细分析以及市场调研后,她看中以生态、绿色为招牌的稻田综合种养。

  “在这一生态循环种养领域,千丰等合作社已走在了前面。”她说,明年将计划做稻田养虾,“小龙虾在成都很受欢迎,很看好这个市场。”

  在稻田综合种养起步较早的崇州,目前已形成了稻田养鱼、养虾、养蟹、养鳅、养鳖、养鸭六种稻田综合种养的模式。其中,稻田小龙虾达到亩,年产小龙虾多万斤。

  据了解,与一般的池塘喂养不同,稻田综合种养通过利用稻田天然生态系统的稻花、杂草、水稻的无效分蘖、浮游生物等,保障鱼虾的正常生长。这样,既能实现稻谷产量、品质增长,还能收获优质水产,从而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的局面。

未来规划/稻田综合种养年内扩至10万亩

  成都的稻田综合种养,整体如何呢?25日下午,记者从成都市农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处获悉,成都共有宜渔稻田多万亩。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共5万余亩,主要集中在崇州市、邛崃市、新都区、青白江区、金堂县等12个区(市)县,养殖品种涉及蟹、花白鲢、草鱼等10余个,主要模式包括稻鱼结合、稻虾结合、稻蟹结合、稻鳖结合等6种模式。

  根据规划,成都今年年内,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将发展到10万亩,拟实现综合增收达3亿元。

  在“农业清洁生产行动”中重点提出,我省将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等。到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出口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此外,我省还将着重推广“生态养殖+沼气工程+绿色种植”“林(草)—沼—畜(禽)”、稻鱼综合种养等模式技术。建成现代经济作物产业标准化基地0万亩,新建30个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区。

来源:华西都市报

-END-

聚土网

WechatID:jutu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看的好
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ly/2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