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波成都ldquo绝版rdqu

上周一组成都罕见老照片曝光《老成都的模样你还记得吗?》

由成都商报、成都建设档案馆主办,摄影之都协办的“献礼·找寻成都记忆”图片征集活动圆满收官。入选幅老照片,幅摄影之都影友的成都老照片被成都建设档案馆收藏。

看着一幕幕儿时熟悉的画面上演

回忆瞬间涌上心头

引发了网友们的集体泪目......有人清楚地记得里面的每一张老照片,感慨自己老了......一晃这么多年过去,有人对当年的美味仍然念念不忘......有人想起年少时的老友们,如今已物似人非......曾经天府广场附近的新华书店和白芙蓉点心,都是那个年代最最美好的回忆......都说大街与小巷是一座城市的肌理只有走过、经历过、生活过才能亲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今日,又一大波成都“绝版”老照片曝光曾经的老成都你还记得它旧日的模样吗?

成都这些曾经的地标建筑,变了变了

70年代—0年,盐市口的巨变据《四川府县志辑》记载,盐市口的发源要追溯到汉代,清代做为盐贸易的集中地而盛极一时。后来的盐市口,是成都繁华中心的象征之一,周围聚集了新世界百货、新中兴、泰华、染房街等商业地标,非常兴盛、热闹。

年的盐市口旧貌,摄影:杨荣忠

年的盐市口,摄影:严永聪

0年盐市口的各种广告牌,摄影:李大忠

清真古寺,有人记得这里吗?成都市区共有5座清真寺:成都皇城清真寺、成都鼓楼清真寺、成都土桥清真上寺、成都土桥清真下寺、成都凤凰山清真寺,各郊区市县还有8座清真寺。

80年代人民南路广场的清真古寺,摄影:陈道洋

蜀都大厦,曾风光无限的“西部第一高楼”现在的蜀都大厦,在成都只能算是众多高楼群中的一位“小兄弟”。然而你知道吗?竣工于年的蜀都大厦,共34层,不仅是成都“第一高楼”,更是当时名副其实的中国“西部第一高楼”。当年能坐观光电梯上到30楼的“旋转餐厅”消费一把,在不少人心中是一件很洋盘的事。蜀都大厦年VS如今的对比图,摄影:周孟棋天府熊猫塔,“中国西部第一高塔”年12月,电视塔开建。4年3月,号称“中国西部第一高塔”的四川广播电视塔主体工程完成。6年12月,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三套调频节目在该塔正式播出。年9月15日,锦绣天府塔塔主体对公众开放。年11月,更名为锦绣天府塔。年2月,再次更名为天府熊猫塔。0年,从市区电子科大远望电视塔,摄影:周勇良沙湾会展中心,当年“超洋气的建筑”年3月27日,11点45分,陪伴了成都人21年的沙湾会展中心,爆破拆除。这一老成都眼里当年“超洋气的建筑”,曾举办西博会、糖酒会的地方,在见证了成都会展业快速发展的21年后,正式告别了历史舞台。

年的沙湾会展中心,摄影:周勇良

上世纪成都人赶车的地方,如今也还在

火车北站,候车规模当时全国第二成都火车站,新中国成立之初最早的一批火车站,于年6月15日破土动工修建。年7月1日,伴随成渝铁路建成通车,成都站正式建成交付运营,为客货运一等站。年,成都站新候车大楼动工修建,于年10月1日投入运营,候车规模当时仅次于北京站,新候车大厅的“成都”二字取自郭沫若先生的笔迹。

年的火车北站,摄影:张西南

年的火车北站,摄影:周勇良

新南门汽车站,最繁忙的旅游运输主枢纽车站之一新南门汽车站,也就是成都旅游客运中心,是省内最大的公路旅游运输主枢纽车站之一,也是全国首个公路普通客运向旅游客运转变的客运汽车站。

0年的新南门汽车站,摄影:周勇良

上世纪成都人逛街都是逛哪儿?

成都的潮人不逛荷花池,而是逛青年路

青年路前身是前清时就存在的九龙巷。这里毗邻春熙路,长不过余米,但是周边交通顺畅,人流兴旺,服装、鞋类和小商品批发汇聚,是成都的商业发祥地之一。那个年代,成都的潮人都不逛荷花池,而是逛青年路。九龙、泰华、新中兴,万千成都少女疯狂打call的购物“天堂”。

80年代的青年路,摄影:周勇良

上世纪80年代,成都的年轻人结婚,大多数新人都要专门跑到青年路的百万蚊帐商店里买一顶蚊帐。据说早上还没开门,就排起了队伍,有人回忆道,“当年真是‘卖疯’了!”

年的青年路,摄影:聂从建

商业场,不少人第一次体验自动扶梯的地方商业场,总府路上最重要的商业建筑之一,不少成都市民第一次体验自动扶梯正是在这里。建于清朝末年,最早叫劝业场,是四川最早的近现代商业街,可以说是四川乃至西南现代商业的开端,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30年代,木质结构的商业场曾毁于一场火灾。重建后的商业场于年重新开业。迎客当天,人头攒动,热闹极了。

年7月的商业场,摄影:张西南

0年位于成都总府路的商业场,摄影:秦昌平

大慈寺片区,太古里的“前生”千年古刹大慈寺所在的这片区域,有着纵横交织的里弄和老成都的市井气息。如今,保留了古老街巷与历史建筑的远洋太古里在这里崛起,成为了城中时髦人的新派聚集地。年的大慈寺片区,摄影:周勇良荷花池,曾创造年数十亿交易额的经营神话说起“荷花池”,老成都人再熟悉不过了,除了供批发,成都市民也曾喜欢在这里选购物美价廉的商品。你知道吗?它曾经创造了年数十亿交易额的经营“神话”,是全国有名、西部最大的日用商品批发市场,辐射成都周边及西南各省区,是上世纪80、90年代小商品批发繁荣的代名词。它靠近火车北站,很多小老板一下火车就径直赶来挑货,常年人气聚集。

的荷花池市场,摄影:周勇良

成都各个区(市)县的巨变

龙泉驿,东出成都的第一驿站龙泉驿得名于境内一条东西走向的古驿道,作为其时连接成都与重庆之间的交通干道,这条“蜀巴古道”全长公里。“蜀巴古道”兴起于汉代的邮传制度,繁荣于唐宋,普及于明清,龙泉驿则是东出成都的第一驿站。年2月建成都市龙泉驿区,为成都市最早的五城区之一。从下图上能看到,80年代的龙泉镇上,还未撤迁改造的街道两边,大多都是吊脚楼。龙泉驿街道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公里狭长小街,到如今建成全区平方公里的现代新城,从吊脚楼鳞次栉比到遍地高楼林立,龙泉驿区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80年代的龙泉镇,摄影:金士廉

年,龙泉镇最早出现的高搂,摄影:金士廉

地处天府之国腹地,这是名副其实的“金温江”

温江区古称“柳城”,地处天府之国腹地,是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发祥地,西魏恭帝二年(公元年)设置温江县,距今已多年。因其土地丰饶、百业兴盛,素有“金温江”的美誉。光华大道,是最早温江与成都链接的快速路,由此拉近了温江和成都市区的距离,最快30分钟可以直达成都三环以内。光华大道东起于上跨三环路的跨线桥,西止于与南熏大道平交的路口,已经建成向成都三圈层的崇州市和大邑县延伸的路段。0年的温江光华大道,摄影:周勇良0年的温江南熏大道,摄影:周勇良“古蜀三都”之新都,不愧为“香城宝地”新都建治于春秋末期,是“古蜀三都”之一,距今近年历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年1月1日,新都县结束了约年的“县史”,成为“成都市新都区”。作为成都北部的新中心城区,新都素有“文献名都”“香城宝地”之称。桂湖是新都最富盛名的游玩地之一。始建于初唐,原名“南亭”。每到夏秋两季,桂湖的荷花和桂花便满园绽放,是全国“八大荷花观赏胜地”和“五大桂花观赏地”之一。0年新都的新老桂湖公园,摄影:周勇良在桂湖东路和大件路交汇口,矗立了近30年的钟楼,是新都的地标建筑之一,在90年代,它可是当时新都最高的建筑。而桂湖东路上的中国建设银行大厦和中国银行,也是城中的高建筑。0年的新都桂湖东路,摄影:周勇良新繁镇,一颗历史悠久的“川西碧玉”新繁镇,隶属成都市新都区,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镇。历史,可以追溯到0年前。相传当时古蜀国王望帝杜宇率先民从山地沿古繁江(即今青白江)顺流而下,来到濛阳地区一带定居,时称“繁”。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繁县,列为蜀郡辖十五县之第三,排列在成都、郫县之后。由于历史地位使然,新繁镇一直以县制规模建造城邑,其街市繁华热闹,城池的规模也比普通场镇大许多。

年的新繁镇,龙灯队进县城,摄影:雷忠昭

曾经的千年首县——华阳华阳地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古蜀文化之宝墩文化,是古蜀文明发祥地之一。年撤销“千年首县——华阳”,并入双流县,华阳新县城中兴镇改建为华阳镇。6年9月,撤销华阳镇改建华阳街道。现为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街道。

年的华阳浮桥,摄影:秦昌平

0年的华阳大道,摄影:周勇良

成都过去60年,好比一部“工厂变迁史”

有人曾说:“成都过去60年,好比一部‘工厂变迁史’。”这话一点儿不假。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片大片的工厂登上成都的历史舞台。无数工人用青春与汗水建设工厂,川棉一厂、成都、成都配件厂和成都热电厂、刃具厂、无缝钢管厂……都是那个时代的绝对“主角”。时至今日,很多工厂、建筑、烟囱虽已倒下,但关于那二年生的时代记忆,却在无数亲历者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量具刃具厂,上世纪的“成都版莫斯科”

成都沙河之畔,有一片区域,老成都把这块地方习惯称为“东郊”,这里不仅承载了一代人的奋斗与激情,也留存了一份关于老工厂的记忆。其中,成都刃具厂就见证了不少人父辈的青春和汗水。

据《成都工业志》记载,成都刃具厂在年年初动工,历时两年,年年初建成投产。厂房按照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提供的图纸建设的,因外墙是砖红色,被称为“红楼”,也被称为“成都版莫斯科”,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

0年,成都量具刃具厂,摄影:周勇良钢管厂,在上世纪还不是串串的代号钢管厂,在上世纪还不是串串的代号。全称成都无缝钢管厂,是不少人忘不了的地方。据《成都市地方志》介绍,成都无缝钢管厂于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先后经历了兴建、停建缓建、恢复建设等阶段。自建厂开始,不少人的父辈以及兄弟姊妹都在钢管厂工作过。据曾经一个钢管厂人介绍:“那时候厂里有自己的幼儿园、小学、高中、技校、职工大学。从幼儿园晃悠到大学毕业,很多人的活动范围可能都不需要离家三公里。”年,钢管厂的火车,摄影:周勇良

成都,一座“建在桥上的城市”

成都,是一座因水而生、缘水而兴的城市。有水的地方,那么自然就有桥。有人说“成都是一座建在桥上的城市”,这话真不假。有资料显示,清末时期,成都有大大小小多座桥。

“一号桥”,成都城区罕见的“四交点”

老成都习惯喊的“一号桥”,指的就是红星桥。“一号桥”有多“神奇”?锦江、成华、金牛、青羊四区的边界在这里交会,交会点就在桥的北岸西北角。据成都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成都城区唯一的一个‘四交点’”。

年,刚建成的活水公园-府河一号桥

摄影:周勇良

曾风靡一时的“玉带桥家具商圈”

上世纪90年代,玉带桥周边曾汇集了大量家具商场,“玉带桥家具商圈”风靡一时。后来玉带桥逐渐成了成都市区一个很大的交通堵点,于是5年10月玉带桥立交被拆除,从此,玉带桥告别了老成都。

0年的玉带桥上,摄影:李杨

老成都的故事,大多都藏在了街巷中

曾经的成都“首街”不在春熙路,而是东大街说起成都最著名的商业街,首先想到的便是春熙路。但在清光绪年间、还没有修建春熙路的时候,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是东大街。当年这虽没有林立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但街道两旁商铺众多,商业一度十分发达。东大街还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诞生地,早在年,成都被确定为西南地区金融中心城市后,东大街就被规划定位为“金融一条街”。年的东大街,摄影:陈先敏西安路、昆明路...居然都是成都的街道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很多城市都有一众以全国各地的省(区)市名称来命名的街道。成都也不例外。据《成都街巷志》记载,年,国名党政府为了打破四川军阀完全统治四川的局面,决定要在成都建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成都分校,建校地址选在了北较场,遂将一大片地区划入了军事禁区,将居民全部迁出,并将军校范围内及相邻地区的几条小街都重新命名。命名的方法是选择当时黄埔军校在各地设校的所在城市来命名,昆明分校所在的昆明。于是,原来的丰豫仓街改为昆明路。

年的西安中路,摄影:严永聪

大家都以为西安路是以城市命名的,其实不然,据《成都街巷志》记载,其本义是西门平安。西安路在民国初期是成都西城墙外的一条小路,可以从通惠门入城。新中国成立初期,皇城坝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大量原来在皇城坝地区生活的居民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拆迁户被迁到了这里,西安路成了一条人气旺盛的街道。

年的西安中路,摄影:严永聪

兰桂坊酒吧一条街,竟然曾经是成都“柴市”东门大桥以南,沿府河东岸的一条街就是水津街。过东门大桥右拐即到。津即渡口,码头的意思,紧傍府河,水运繁盛,旧时这里是成都市区通向府河和南河交汇处的要道,故名水津街。早先的水津街,南起水井街西口,接外东上河坝街,北至天福街。那时的水津街是成都东门外有名的“柴市”,在烧火做饭取暖都用木柴的年代,所用柴火都由渡口运输,沿河的街道更是柴铺林立,可见其重要程度。年的水津街,摄影:严永聪东桂街,仿佛飘着花香的老街东桂街、梨花街、桂花街、三桂街、双槐树街、三槐树街、干槐树街泡桐子树街、皂角树街……成都有不少以花木命名的街道。光是听它们的名字,就仿佛能闻到阵阵花香。

0年的东桂街,摄影:严永聪

此前,成都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和成都商报社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推出"献礼·找寻成都记忆"特别策划,征集0年以前的成都城市老照片张。经过三个月的征选,日前张成都珍贵老照片已经出炉,以上展出的为此次入选的部分照片。每一张老照片都是满满的“回忆杀”你对老成都最深刻的记忆又是什么呢?欢迎留言分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wh/7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