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成在上世纪70年代,我终于走完曲线回川之路,从苏北回到成都青白江地区工作。闲时常去河边钓魚,认识了一位近七十岁的钓鱼老人。老人无业,晚上打点临工,上夜班守车。那时全川各地都要用汽车到四川化工厂拉氨水,拉氨水的拖挂车需过夜等候,故有守车的活路。有一天我带了一张粘网到河边。这粘网是长40米、高0.8米的长条状,用细尼龙丝织成;网眼大小分1指宽、2指宽、3指宽……,多大网眼逮多大??。把这种网下到水中,利用网上浮标,就在水中形成一道墙,与网眼大小相适应的??,就会被网眼卡住,进退不得,束鳍就擒。这网是我在苏北用10元买的,但成都地区很少见。老人对这网很感兴趣,还一起帮我牵网。但这网下到河中就被水冲走,只好收上来,就这一下一上,居然还是网上一条半斤重鲤鱼。与老人熟悉之后,边钓鱼边听他摆老龙门阵,才知这老人不简单。后来与单位的政工干部谈起这老人,恰巧他看过这老人档案;从他嘴里:老人还是弥牟镇知名人士,这又给老人加了一层不简单。话说刚出成都的川陕路,穿过新都县的一个镇子,名叫弥牟镇(又叫唐家寺)。弥牟镇汉、回杂居,汉人绝大部分姓温,湖广填四川时从江西迁来。弥牟镇是老川陕路必经之地,有弥陀院、清真寺、江西会馆等多省会馆,还有诸葛亮的八阵图(旱八阵)、武侯寺等遗址,又是川西坝子最大的肉牛、耕牛集散地。当年川军脚登草鞋,肩扛汉阳造,穿镇而过,奔赴抗日前线。老人名叫温蔭棠,出生在镇上一大户人家,父母早亡,过继给大伯撫养长大。这大伯是当地袍哥舵爷,人称四老爷。但家道殷实,不愁吃穿的温蔭堂偏偏要革命。事情要从年四一二事变、国民大革命失败说起,参加过南溪县农民武装暴动的中共地下党员郭士光,来广汉县建立了中共广汉特支,并在唐家寺一带开展革命活动。(资料:郭士光(年-年),男,共产党员,山东省平度人。生前是胶东第一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年11月在山东省平度县湾头村被敌人杀害。)年时正是大革命高潮,年轻的温蔭棠不满旧社会,言行激进,积极参与学校的宣传、贴传单等活动;在年的白色恐怖中,他经广汉中学学生侯世瓊介绍、在弥牟镇贵州会馆温吉六家、郭世光监督,宣誓加入了共产党,属郭世光领导的广汉特支。同年,温蔭棠又介绍黄仁(黄光伦)参加共青团(当时党、团不分家,一起活动),介绍吴惠安加入共产党。(吴惠安,十二桥烈士,弥牟镇人,年底被反动派杀害于成都十二桥。解放初,温蔭棠曾受吴母委托,处理吴惠安相关后事。)年夏,温吉六、温蔭棠、吴惠安组织关係由中共广汉特支转移到中共新都特支,在弥牟镇建立了党小组。为宣传革命思想,党小组在弥牟乡场镇和乡下办了多个贫民夜校、劳动儿童团、儿童歌咏队。温蔭棠曾在夜校宣传共产党救国、救民的主张;唱的歌曲有"打倒帝国主义"、"为谁忙"等,课本有"革命三字经"等。年夏,温蔭棠又先后介绍罗金江(罗永祥)、向正康加入了共青团。当时党在新都驻军28军第2混成旅第3团中建立了中共新都军事特支。年10月,中共四川省委和川西特委领导和策动了28军第2混成旅驻广汉部队武装起义(时称广汉兵变)。起义时,弥牟镇党小组积极策应,割断了经过弥牟镇一带的全部电话线。(资料: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在年10月25日广汉中学校内的铜钟发出了武装起义的信号。广汉起义由曹荻秋、李司克、易心谷、刘连波、罗世文领导。起义军掌控广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广汉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国民革命军第28军的起义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十六军第1路军。随后,部队向绵竹进发,但一路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剩余部队分散转移。)广汉起义失败,为保存革命力量,广汉、新都特支全部撤走,党组织停止活动。年温蔭棠成为小学教師,因言行太露,在年以"共党嫌疑"被捕,温家动用社会关係,出钱将温蔭棠保释出狱。出狱后,为躲避国民党的迫害,他辗转新都、绵竹等周边县镇,教书谋生。年春,不甘寂寞的他与罗金江、向正康,三人步行两千多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被分配到陕北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习,在冯文彬、胡乔木、张琴秋、郭士光等前辈的领导下训练结业。(资料:安吴青训班,亦称“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专门培养青年工作干部的学校。年10月由西北青年救国会主办。原址陕西三原斗口镇,年1月迁云阳北安吴堡,主任冯文彬、副主任胡乔木、生活指导处主任张琴秋。教育宗旨是:在最短期间授予青年各种最低限度的军事政治知识。课程有抗战基本理论(社会科学、三民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军事课程(操场动作、武器使用、步兵技术、游击战术)。)后来,由于温蔭棠在家乡有一定社会关係可以利用,遂被党派遣回川开展地下工作,发展民先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临行时,郭士光将自己的怀表送给温蔭棠。(资料:年12月,根据当时抗日救亡形势的要求,中共北方局决定把北平民先队改造成为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国性青年群众组织,由北方局直接领导。年2月,民先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将民族解放先锋队建成一个全国性的青年组织,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队的宗旨是:团结全国青年实现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三民主义,促成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大会确定民先队的基本任务是:努力促成全民族抗日联合战线,促成国内和平统一和民主政治的实现。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民先队队员不断增加,到全面抗战爆发时已增加到两万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为中国青年抗日救亡运动的核心和骨干力量。)天有不测风云,等到他风尘仆仆从陕北走回成都祠堂街的接头地点一一生活书店、找接头人唐茂吉时,却看到书店门上贴着当局的封条。当时是单线联系,一下子就成了断线的风筝。(资料:生活书店是邹韬奋先生创办的,成都分店年开业,经理诸祖荣,地点在祠堂街少城公园对面。由于内容进步,很畅销,一个月可以销售到三四千元(约合大米石),营业额在祠堂街书店群中拔尖。书店有党的支部,直接在党的领导下工作。多次被反动当局查封;在年国民党反共高潮中被国民党政府勒令停业。后来原址改为战时出版社。)不得己,只好回到弥牟镇。那段时间,正是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利用成都“抢米事件”和后来的“皖南事变”,猖狂镇压革命力量,一时间黑色恐怖笼罩全川。中共新都特支停止活动。温蔭棠无法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资料:年底到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特务头子康泽等前往成都,策划了“抢米事件”。当时由于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国民党在成都的银行仓库官员以及官僚、军阀、地主、商人等纷纷抢购粮食、囤积居奇、牟取暴利,从而出现人为“米荒”、米价飞涨的混乱局面。年3月12日,成都新南门外,康泽的别动队抢劫了有地方军阀潘文华大量资本的重庆银行的米仓库,煽动百姓暴动,逮捕了闻声前往观看的共产党员、时事新刊编辑朱亚凡,并造谣栽赃说共产党“发动群众抢米,破坏抗战”,从而胁迫地方军阀执行白色恐怖政策;在祠堂街新华日报营业处逮捕了罗世文,在努力餐逮捕了车耀先。)从此,温蔭棠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再次蛰居弥牟镇,安家、谋生。年底,解放军进入成都,当年被分配到安徽地区的罗金江回到新都担任四区区长,要求温蔭棠参加当地的清匪反霸工作,温蔭棠重振精神,积极工作;曾亲自赴金堂劝降逃窜的土匪头目李金贵,使李金贵向新政府自首。(资料:绰号“李天王”的李金贵,惯匪出身。解放前,被国民党军招安,当过团长。李金贵还有个儿子叫李敬修,当过保长,军统特务。他们父子长期盘踞在新都唐家寺(今成都青白江区弥牟镇),横行乡里,作恶多端,枪杀无辜,民愤极大。老百姓说他们,“杀人不眨眼,戳破天不补!”)随后,老人被任命为弥牟完小校长,这时的温蔭棠觉得可以为新中国出力了五十年代中期,已在国务院办公厅任职的黄仁回川时,曾专程看望昔日的老战友,感谢温蔭棠引导自己走上革命道路。
年10月,温蔭棠同志走完曲折的人生,终年87岁。
写此文时,温陰棠后人提供了资料,特此致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duzx.com/xdxys/10594.html